999kao.com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重点笔记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 )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经”


正确答案:D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歇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看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连.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白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

10.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歇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 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
B.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
C.诗与音乐的融合,使它们更好地承担了礼乐政治的职能
D. “音乐+语言”这一形式是为适应礼乐政治而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有两处提到“……作用”,据此可知本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诗和音乐的原始功能。文中又提到“音乐+语言”“诗歌与音乐结合”“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由此可知本段文字意在说明“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C项正确。A、B项只涉及某一方面,D项不是文段的中心所在。


简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了文艺在礼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动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乡党》。


正确答案:错误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贰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诗言志 尚书尧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指诗歌表现出与政教相联系的人生态度与理想抱负,实质是把文艺看作是人的心灵表现。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最好的手段。.文艺与思想道德修养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是以仁为中心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文艺与外交活动论语子路“子日: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赋诗来实现,如果不懂诗经不能灵活引申运用诗的意义,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就无法听懂别人的意图,也无法委婉表 达自己的要求,善于熟练运用“赋诗”的方法,则能比较顺利取得政治外交的胜利。.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无邪即是归于正,提倡中和之美,内容与文学语言都应该委婉曲折,不能过于激烈过于只露。.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子日:小子河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之名。”兴:审美作用 诗歌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兴奋,感情波动,从吟诵鉴赏诗 歌中获得美的享受观: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客观内容,也观诗人的主观意图。群:团结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怨: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对不仁的现象通过诗歌加以揭发。.文学内容与形式论语雍也“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内容为主导,内容与形式并重,言有物,言有序。孟子“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万章上篇“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不能以个别的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 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做到以意逆志,就需要“知人论世”,深入了解诗人生平、思想、品德、遭遇及所处时代状况。万章下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还有“知言养气”说,是其哲学重要组成。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最美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没有人 为痕迹作用,进入虚静的心理状态。庄子“天真”、“虚静说”、“物化说”、“得意忘言”“天真” “无乐之乐” “解衣般磅” “言意之表”对天然的事物予以肯定,主张“全之美”“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方法,是创造合乎天然的艺术的关键,废止人的感知,排斥人 一切具体的认识实践活动,进入“大明”境界,从而从内心把握整个宇宙,洞察万物规律“物化”主观融入客观,不知是我还是物,物我不分,才能创造天真的艺术珍品“得意忘言”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启发人们的想象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 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与多丰富复杂的思维和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语言文字中,领会无线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要沿着它所比喻、象征、暗示的方面,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补充丰富它,以 获得比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广阔的多的内容。乐记“物感说“音乐的本源在于人心感物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谓之乐。”音乐对社会政治有重大反作用“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 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其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毛诗大序汉代毛K所著评论诗经的书籍,是对乐记美学观点的延伸,提出的一 些根本理论,成为封建正统文学批评的纲领。主张:“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文艺为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起“经夫妇,成孝敬,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不能超越礼义大防,在批判社会现实时,应委婉地在统治 者允许的范围内作客接受的批评。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谏上”百姓通过文艺对统治者进行批评,肯定了文艺批评现 实的意义和作用。六艺说“一日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风雅颂指诗经分类,赋 比兴表现方法的分类情致统一说 发展了荀子乐论礼记乐记情志结合的思想,比较明确地提出了诗歌 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王充论衡提倡真实,反对虚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以一言,曰: 疾虚妄。”王逸离骚经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充分肯定离骚浪漫主义特征,重新确立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曹丕典论论文曹丕重要的政治学术著作,中心在于讨论作家才性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作家才能与问题性质的关系,以七子为代表指出才能各有所偏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主张才性一致,性决定才对文章价值给予从未有过的崇高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文学批评态度提出一些很有意义的意见,持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批评文学。意义:由经学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宣告经学世待暂时告终, 玄学思想为主导的新的文学理论批评时代开始。文学理论批评开始由侧重外部规律转向研究研究内部规律。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叁陆机文赋 第一次全面系统的研究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如何进行艺术构思 是文赋探讨的重点创作前的准备: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老庄虚静的精神状态,广泛学习前人文章,吸取创作经验。文赋描绘的构思活动情状刘勰文心雕龙刘勰,字彦和,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学家,代表作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学创作论:一、“情以物兴” “物以情观” 论文学创作的构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 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 理之至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文心雕龙神思神思活动无远不至,无高不到,不受形骸束缚,超越时间空间,而且整个神思活动中, 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与客观物象紧密结 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二、“体性观”文学作品风格体裁与作家才性有关。“才、气、学、习”“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正, 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三、“风骨美”文学审美标准“风清骨峻”作家高尚人格在作品的体现,骨辞统一四、意象“隐秀”五、内容为主,形式为

孔子的教育理想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兴于诗”、“成于乐”属于()。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正确答案:D


关于人的修养,孔子认为应该兴于礼,立于乐,成于诗。


正确答案:错误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人的修养开始於学诗、自立於学礼、完成于学乐。


正确答案:正确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正确答案:正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重点笔记” 相关考题
考题 判断题“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乡党》。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解。正确答案:①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的观点;②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人之修养从学诗开始,必须②队礼为“立身行事”的准则,最后在音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修养;③指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判断题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孔子的全部思想可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无以言”的说法。A、《诗》B、《诗经》C、《书》D、《易》正确答案:A

考题 判断题关于人的修养,孔子认为应该兴于礼,立于乐,成于诗。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无以言”的说法。A 《诗》B 《诗经》C 《书》D 《易》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翻译下面句子: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正确答案:孔子说:“读《诗》三百首,把政事交给他,完不成任务;派他出使外国,不能独立地应酬、谈判;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判断题“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判断题孔子的全部思想可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