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kao.com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习题及答案(6)

下面关于存储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现在操作系统中,允许用户干预内存的分配

B.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是针对单道系统的内存管理方案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可以对作业分配不连续的内存单元

D.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大小是在硬件设计时确定的


正确答案:D


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A.相同

B.随作业长度变化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参考答案:C


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时,若采用最优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13)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A.地址递增

B.地址递减

C.长度递增

D.长度递减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分区存储管理和分配算法熟悉的程度。可变分区分配方法是把内存空间按用户要求动态地划分成若干个分区。随着进程的执行,剩余的自由区域会变得更小,这时需要合并自由区和存储拼接技术。采用最优适应分配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是将输入作业放入主存中与它所需大小最接近的空白区中,使剩下的未用空间最小,该算法要求空白区大小按从小到大次序组成空白区可用表或自由链。


●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的嵌入式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号占8位,则最大段长是(50)。

(50) A.28字节

B.216字节

C.224字节

D. 232字节


正确答案:C


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_____。

A. 224

B. 216

C. 28

D. 232


参考答案B


第6章 内存管理1)选择题(1)采用 _B_ 不会产生内部碎片。A. 分页存储管理 B. 分段存储管理C.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2)首次适应算法的空白区是 _A_ 。A. 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B. 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C. 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 D. 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3)在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 _A_ 。A. 集中空闲区 B. 增加内存容量C. 缩短访问周期 D. 加速地址转换(4)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_D_ 。A. 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B. 相同C. 随作业长度变化 D.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5)采用分段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_B_ 。A. 224 B. 216 C. 28 D. 232(6)设内存分配情况如图6-20所示。若要申请一块40K字节的内存空间,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为 _C_ 。占用占用占用占用0100K180K190K280K330K390K410K512K1图6-20 内存分配情况A. 100K B. 190K C. 330K D. 410K(7)把作业地址空间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的物理地址称为 _D_ 。A. 加载 B. 物理化C. 逻辑化 D. 重定位(8)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_C_ 。A. 固定式分区分配 B. 页式存储管理C. 单一连续分配 D. 可变式分区分配(9)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内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 _D_ 。A. 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 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 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D. 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10)采用两级页表的页式存储管理中,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进行读写时,通常需访问主存的次数是_C_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1)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_ A _。 A. 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 60;  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 C. 提高CPU效率             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 (12)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的主要区别是 _D_。 A. 分区管理中的块比分页管理中的页要小 B. 分页管理有地址映射而分区管理没有 C. 分页管理有存储保护而分区管理没有 D. 分区管理要求一道程序存放在连续的空间内而分页管理没有这种要求 (13)在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图6-21所示。若页的大小为4K,则地址转换机构将逻辑地址0转换成物理地址为 _A_

动态分区分配按照进程的需求量分配内存分区,所以( )。

A.分区的长度是固定的

B.分区的个数是确定的

C.分区的长度和个数都是确定的

D.分区的长度不是预先固定的,分区的个数是不确定的


参考答案:D


固定分区中各分区的大小是( )。

A.相同的

B.相同或者不同,但预先固定

C.根据进程要求确定

D.随进程个数而定


参考答案:B


图4-1(a)所示是某一个时刻J1、J2、J3、J4共4个作业在内存中的分配情况,若此时操作系统先为 J5分配5KB空间,接着又为J6分配10KB空间,那么操作系统采用分区管理中的(27)算法,使得分配内存后的情况如图4-1(b)所示。

图4-1 某作业在内存中的分配情况

A.最先适应

B.最佳适应

C.最后适应

D.最差适应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A的“最先适应算法”也称为首次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作业申请一个空间时,系统总是从主存的低地址开始选择一个能装入作业的空白区。当用户释放空间时,该算法更易实现相邻的空白区合并。选项B的“最佳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申请一个空间时,将从空白区中找到一个最接近用户需求的分区。该算法能保留较大的空白区,但其缺点是空闲区不可能刚好等于用户要求的区域容量,所以必然要将一个分区一分为二,随着操作系统不断地占用或释放空间,可能会使所产生的小分区小到了无法再继续分配,从而产生了碎片。选项C的“最后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作业申请一个空间时,系统总是从主存的高地址开始选择一个能装入作业的空白区。选项D的“最差适应算法”是指系统总是将用户作业装入最大的空白分区。该算法将一个最大的分区一分为二,所以剩下的空白区通常也大,不容易产生外碎片。从本试题的图4-1(a)可以看出,15KB~30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15KB,48KB~58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10KB,80KB~110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30KB。通过图4-1(b)可知,操作系统为J5分配5KB空间占用的是48KB~58KB之间的空白区,其所产生的53KB~58KB之间新空白区的容量为5KB。而操作系统为J6分配10KB空间占用的是15KB~30KB之间的空白区。由此可见,操作系统分区管理采用的是最佳适应算法。


在分区存储管理中,内存划分方式有()。

A.随机分区

B.分段式分区

C.固定分区

D.动态分区


参考答案:CD


图7-9(a)所示是某一个时刻J1、J2、J3、J4四个作业在内存中的分配情况,若此时操作系统先为巧分配5KB空间,接着又为J6分配10KB空间,那么操作系统采用分区管理中的(74)算法,使得分配内存后的情况如图7-9(b)所示。

A.最先适应

B.最佳适应

C.最后适应

D.最差适应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图7-9(a),为J1、J2、J3、J4分配了内存后,内存剩余空间为J1与J2之间的15KB、J2和J3之间的10KB、J3和J4之间的30KB。当为任务J5分配5KB空间时,系统选择了分配在J2和J3之间的10K.B,然后为任务J6分配10KB空间时,系统选择了分配在J1和J2之间的15KB,因此采用的是最佳适应算法。

更多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习题及答案(6)”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分区存储系统中,可以为一个作业分配()。A.一个地址连续的内存区B.两个地址连续的内存区C.多个地址连续的内存区D.多个地址不连续的内存区参考答案:D

考题 在如下存储管理方式中,具有支持多道程序设计,内存分配算法简单,但容易造成比较多的 存储碎片的是( )。A.分段式B.分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正确答案:C

考题 分区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宜把空闲区按()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A.长度递增 B.长度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答案:A解析:最佳适应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个空闲分区链。首次适应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考题 ● 设内存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若要申请一块 40K字节的内存空间,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得到的分区首址为 (60) 。(60)A. 100KB. 190KC. 330KD. 410K正确答案:C

考题 对图3-3所示的内存分配情况(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已占用块,空白部分表示空闲块),若要申请40KB的内存,使首地址最大的分配策略是 ______。A.首先适应分配策略B.最佳适应分配策略C.最坏适应分配策略D.单一连续区分配策略正确答案:C

考题 若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的逻辑地址为32位(其中10位表示段号),页大小为4KB,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页号是()。A、256B、512C、1024D、2048正确答案:B

考题 如图4-4(a)所示是某一个时刻J1、J2、J3、J4共4个作业在内存中的分配情况,若此时操作系统先为J5分配5KB空间,接着又为J6分配10KB空间,那么操作系统采用分区管理中的(25)算法,使得分配内存后的情况如图4-4(b)所示。A.最先适应B.最佳适应C.最后适应D.最差适应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的“最先适应”算法也称为首次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作业申请一个空间时,系统总是从主存的低地址开始选择一个能装入作业的空白区。当用户释放空间时,该算法更易实现相邻的空白区合并。选项B的“最佳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申请一个空间时,将从空白区中找到一个最接近用户需求的分区。该算法能保留较大的空白区,但其缺点是空闲区不可能刚好等于用户要求的区域容量,所以必然要将一个分区一分为二,随着操作系统不断地占用或释放空间,可能会使所产生的小分区小到了无法再继续分配,从而产生了碎片。选项C的“最后适应”算法是指每当用户作业申请一个空间时,系统总是从主存的高地址开始选择一个能装入作业的空白区。选项D的“最差适应”算法是指系统总是将用户作业装入最大的空白分区。该算法将一个最大的分区一分为二,所以剩下的空白区通常也大,不容易产生外碎片。从图4-4(a)可以看出,15~30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15KB,48~58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10KB, 80~110KB之间空白区的容量为30KB。通过图4-4(b)可知,操作系统为J5分配5KB空间占用的是48~ 58KB之间的空白区,其所产生的53~58KB之间新空白区的容量为5KB。而操作系统为J6分配10KB空间占用的是15~30KB之间的空白区。由此可见,操作系统分区管理采用的是最佳适应算法。

考题 若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的逻辑地址为32位(其中10位表示段号),页大小为4KB,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页号是()。A.256B.512C.1024D.2048参考答案:B

考题 下列关于分区存储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区存储中的每个分区的长度是固定的B.分区存储可提供一个比主存空间大的地址空间给作业运行C.分区存储中要求作业在执行前全部装入主存D.分区存储管理的算法比较复杂正确答案:C解析: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每个分区的长度是可变的;分区存储管理中分给作业的主存空间不可能超过整个主存空间;分区存储管理是所有存储管理中算法最简单的。

考题 固定分区中各分区的大小是()。A、相同的B、相同或者不同,但预先固定C、根据进程要求确定D、随进程个数而定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