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知识竞赛

如何处理雕刻中的“繁简”问题?

题目

如何处理雕刻中的“繁简”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关于繁简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刻繁则繁,应简就简,不赞成以繁简来划界线,或者单纯地说简单就好,繁就不好。这里为一些因“繁简”问题在端砚雕刻中引起的误解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有时,我们听到不少人特别是对端砚讲求实用、精于鉴赏的书画家,批评端砚的砚堂太浅了,或是砚堂太小了,或是认为雕工太多了,这种意见单纯从实用的观点来说并不为过,甚至一些设计师和雕刻艺人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往往“天”不从人愿,所谓“天”即砚石本身不能给予艺术加工的机会。
砚堂要开大一点或开深一些,却遇上瑕疵,烂石和痕壳都冒出来了,佳石就那么一个小范围,故砚堂就只能开那么小了。如果硬要把砚堂开大,即所谓按比例去开的话,反而暴露了砚石的瑕疵,既不实用又降低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对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等高档砚石而言,因为它们的石层、石理和石质变化较大。其他的洞坑砚石则不同,瑕疵极少,不存在这个问题。
此外,端砚石的特性和“脾气”有时很怪,从表面看上去好好的石材,凿下去瑕疵就出来了,凿得越深瑕疵可能就越多,面积就越大;有时又出现相反的情况,表面上的瑕疵,凿下去就会消失。因此制砚艺人惟有“因材施艺”,“因石构图”,有些砚的砚堂会开得小些、浅些,有的砚雕刻得繁琐些。
端石眼更是如此,从表面很难看清石眼的位置和数目,常常在凿开后要改变原来的构思和设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